急症室實錄

中暑定中風?


華強從事建築工程,每天也要到建築地盤巡視,曬得一身古銅色皮膚,人稱他作「黑仔強」。上月中,華強在巡視地盤時突然暈倒,同事發現他時,他半邊身抽筋,其後該半邊身更動彈不得。同事擔心華強中風,立即將他送進醫院急救,當時他已進入半昏迷狀態。

中風中暑皆頭暈疲倦

急症室醫生即時為華強檢查,除發現他出現類似中風的病徵,原來華強的體溫更高達攝氏42度,於是醫生先為華強吊鹽水及補充電解質,並將其體溫降低。半小時後,華強清醒過來,手腳開始活動正常。

醫生表示,一般人對中暑理解不清晰,以為感到炎熱、疲累及頭暈就等於中暑,其實正確而言,這些徵狀屬於「熱綜合症」(Heat Syndrome)。熱綜合症是身體受熱時未能作出適當調節而產生的一種急性疾病的統稱,可有不同程度的病情,包括中暑、熱衰竭、熱痙攣、熱水腫等。熱綜合症患者神志清醒,只要適當休息、散熱及補充水分,不適感覺就可慢慢消除。

至於中暑 (Heat Stroke)則是較嚴重的症狀,患者發病時除了會頭暈、疲倦、作悶、嘔吐、心跳加速、流汗加劇、口渴、肌肉抽搐、熱水腫、熱暈厥甚至虛脫外,其身體散熱機能亦會因為失衡以致體溫異常地高(超過攝氏40度);患者精神狀態亦會出現紊亂,神志不清,甚至陷入昏迷狀態。同時,患者皮膚呈乾性,因中暑導致排汗功能失常,必須盡快求醫。

病徵現後兩小時 黃金治療期

此外,中暑跟中風的病徵亦很相似,而中暑可增加中風機會。不過,中風者的血壓會持續偏高,體溫卻會維持在正常水平,所以一旦發現有人出現類似中風徵狀時,就可透過患者的體溫作初部分析,以判斷中風及中暑的機會。醫生更指出,中暑的死亡率由10%至70%不等,而出現病徵後兩小時為黃金治療期,否則容易造成生命危險。華強今次幸得同事們及早發現,並把他送院治理,才可平安無事。

至於熱衰竭,是在身體大量出汗後嚴重脫水所致,通常發生於長時間體力勞動的年輕人身上,包括業餘馬拉松長跑者、運動員、紀律部隊人員和建築工人等。熱衰竭成因是由於缺水和缺鹽引起血液循環衰竭,這可視作中暑高熱前期,如處理不當,最終可發展成中暑高熱。中暑高熱通常出現於高溫環境中從事體力勞動工作的人,若運動產生和環境所得的熱能超過了身體散熱速度,體內熱量就會不斷累積,過熱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精神紊亂、正常體溫調節機制失靈,進一步加劇體溫上升。

若在高溫環境下劇烈體力勞動,會導致大量出汗,身體會同時損失大量鈉鹽和水份,肌肉容易痙攣,即熱痙攣。若外周血管(接近皮膚表面的血管)因受熱擴張和大量失水,血液循環就會受到影響,以致頭顱供血量不足,產生一系列嚴重中暑前期症狀,即熱暈厥發病。

除了一般因高溫環境而引發的中暑,經常濫用藥物(如安非他命)的人的體內水分亦較易流失,因藥力刺激新陳代謝而令體熱上升。這些人不必暴曬於烈日之下,亦有機會出現熱綜合症現象。過去曾有濫藥人士在室內不斷跳舞搖頭,而令體溫急促上升引致體內溫度控制失衡,結果熱暈厥發病,需送院治理。

切勿為中暑患者急降溫

若懷疑有人中暑,應迅速把患者移往蔭涼而通風的地方,並躺下休息,解除患者身上的負荷,鬆開衣服,全身灑冷水,用冰袋敷在頸部、腋下和腹股溝,以及為患者搧風以保持清涼,直至患者甦醒。

全身灑水能讓皮膚表面水分蒸發,帶走熱量,但若用冰敷在全身,卻會令血管收縮,進一步阻礙患者散熱,引致更嚴重的併發病徵。當然,最好方法是將患者送院治理,必要時醫生可為患者進行主動式散熱、血液和尿液測試、靜脈注射 (吊鹽水) 等,協助患者盡快降溫。

最後,醫生提醒華強避免在酷熱及潮濕的天氣下長時間劇烈運動,必要時應穿淺色長袖、輕巧及鬆身衣服,減低吸熱能力;並提醒他在外暴曬每30分鐘,就應到蔭涼地方竭息一會,適量飲用含電解質飲料來補充身體水分,以大大減低中暑機會。華強聽後趕忙將資料記低,免再中暑,令工友擔心。